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,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,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,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。近年来,我县锚定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机遇,紧扣“强基础、优服务、提效能、惠民生”核心目标,以系统性重塑破局、机制类创新赋能、智慧化建设提质,持续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级与公立医院发展动能,探索形成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县域医疗改革“中宁经验”。
资源整合破壁垒,构建医疗服务新生态。中宁县以县人民医院为核心枢纽,统筹整合中医医院、妇幼保健院及12家乡镇卫生院资源,创新构建“1+2+N”紧密型县域医共体。与此同时,县医疗健康总院强化资源集约化利用,构建“基层首诊、双向转诊、急慢分治、上下联动”的分级诊疗闭环。覆盖全县的远程影像、远程心电诊断中心高效运转,2024年累计完成远程诊断服务6.1万例、远程B超280例,让基层群众无需奔波即可享受县级诊断水平,真正打通医疗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此外,还强化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,打造了“家门口的中医药健康圈”。
【中宁县中医医院副院长 魏齐】我们医院创新院企+合作模式,依托枸杞膏方研发专利,建成中宁枸杞康养中心与中医制剂室,同步开设枸杞康养第二门诊,让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康养深度融合。在乡镇层面,实现了卫生院、中医馆100%全覆盖,配备中医诊疗设备四件套620台件,建成规范化中医阁5个,将中医药健康圈汇聚千家万户。
上午10点左右,记者在中宁县中医医院第二门诊看到,已有不少患者慕名前来体验各类诊疗服务。市民郝水月告诉记者,此前由于生活和工作压力大,她经常在半夜两三点还处于亢奋失眠状态,十分痛苦。后经人介绍,她来到这里接受诊疗服务,目前效果显著。
【市民 郝水月】我在这里住院,今天已经两周半了,总体治疗目标是缓解精神上的紧张,不绷着,让我放松放松,什么艾灸、针灸,有时候还有那个中频,刺激血液循环的那种,还有那种热磁疗,就是用各种方法让我放松放松,我就待到这里很舒服。
能力提升强内核,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。建成自治区级重点专科7个、市级重点专科7个,针对性提升薄弱专科4个。县人民医院打造以综合ICU为核心的重症学科体系,血液透析室等重点专科投入使用,危急重症救治能力显著增强。在智慧医疗构建“数字服务生态”方面,推进智慧医院“三位一体”建设,建成医共体平台五大中心,2024年电子病历规范率达98.58%。互联网+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体系覆盖所有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,破解基层人力短缺、技术薄弱难题,“线上+线下”双轨诊疗让优质资源触手可及。
【中宁县人民医院副院长 郭文杰】我院依托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资金支持,配齐配强硬件设施、高精尖的医疗设备,通过组团式医疗帮扶和闽宁合作帮扶,采取“请进来 送出去”“师带徒”的方式加快人才培养,目前培养专业人才50余人,指导开展新技术新项目60项,三四级手术占比提升至54%,同时帮扶专家团队、县级专家骨干通过开展巡回医疗、健康促进宣教,定期下沉乡镇卫生院坐诊带教等形式,促进医疗服务均衡发展,基层服务能力持续提升。
惠民服务暖民心,书写医改民生答卷。全县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114个,吸纳二级及以上医院医师55名,2024年全人群电子签约20.85万人,重点人群签约9.3万人,残疾、失能等特殊人群实现上门服务全覆盖。县级医院还通过开通午间门诊、“绿色生命通道”等措施,精准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,让就医过程更有温度。
【中宁县医疗健康总院 中宁县人民医院院长 严彦彪】建成县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及6个乡镇急救分站,建设了急救信息系统,配备监护仪、除颤仪等专业设备,培训急救医师36名、救护车司机12名,构建起以县城为中心的15公里半径急救圈,为危急重症患者赢得黄金救治时间提供了保障。
如今的中宁,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笔,以资源整合为墨,在县域公立医院改革的画卷上写下了生动注脚。未来,中宁县将持续深化改革,让优质医疗资源更普惠、服务更高效、群众更满意,为全国县域医疗改革贡献更多“中宁方案”。(记者 杨敏)
运营单位:中宁县融媒体中心
联系电话:0955-5035386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955-8737187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:64120210007
邮箱:znrmtzx@163.com
备案号:宁ICP备18000997号